专题发布Navigation

居民健康指南

家有换季输液的同款老人 医生提醒:暗藏风险,不可取!

发布时间:2023-05-08 15:55:08


71岁的李先生有高血压和轻微脑梗,前两天到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要求开些脉络宁,说小区里像他这个年纪的人,都去诊所输液,输完液血管就通畅了,能预防心梗和脑梗。

李先生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又到春草发芽的换季时节,有许多老年人热衷于去医院、诊所输液,希望借此“疏通血管”。针对这一情况,市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陈春艳表示:“换季输液”暗藏风险,不可取。


01

为什么血管会堵塞?

导致血管狭窄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人体动脉血管分为三层,脂质沉积在内膜上,过量的脂质会逐渐形成斑块,动脉中层逐渐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

从食物中摄入适量的脂类,可以维持人体正常运转。但是,除了满足平时身体所需,有些脂类太多就会造成一些麻烦。

这种变化不会因为每年输1~2次液而改善,即使输液会对人体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但补液结束后几天,药物代谢完毕,并不会长期对损害的血管有“修复”效果。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非发生在血管里,因此,想通过输液把血管内的粥样斑块“冲走”,显然是不现实的。

02

脑梗和心梗的原因是什么?

脑梗塞的发生,原因很多,包括血糖升高,血压升高,或者是血脂升高,也包括一些心脏病患引发的。要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必须控制好血压、血糖,把血脂降到正常;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脏疾病,如房颤,心律不齐等风险。单纯输液而不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没有用的。所以定期输液对脑梗塞没有太大用处。

心梗的发生,疾病基础主要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漫长的演化过程。当患者因为饮食不注意或其他疾病等出现高血脂,在一系列理化作用的催动下,血管内逐渐形成粥样硬化聚集物——这些含有胆固醇、类脂肪的聚集物越来越多地沉积在血管壁内膜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斑块。这些斑块不是简单地贴附在血管内壁上,而是“长”在了上面。因此,单纯通过输液的方式很难“溶化”斑块。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日常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才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03

输液中使用了什么药物?

目前预防性输液大多使用丹参、银杏达莫注射液、血塞通、舒血宁等药物,这些药物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作用,但多作为脑梗等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治疗用药,有效时间短,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被身体代谢掉。

输液后头晕可减轻、某些症状甚至会消失,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无法真正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04

输液对人体有危害吗?

定期输液只是突击行为,静脉输液本身是双刃剑,长期静脉输液对血管造成的刺激性伤害比较大,容易引起静脉炎。一些中药制剂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每年临床上因中药注射液引起过敏的事件非常多。特别是对年老体弱的人,使用这些药更要小心。

从治疗效果来说,在疾病的急性期,部分静脉制剂(非中药制剂)有迅速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的作用。但是,对于慢性疾病的发展,这些输液制剂没有显示出任何优势。任何药物都有半衰期,注射剂也是一样的,没有一个能维持一天,更是半年或一年。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单靠短期输液是不能起到好的预防作用的。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和血脂的相关数据,按照医嘱进行正规的用药控制,定期进行体检与复诊。

05

远离心脑血管疾病记住这几点

健康的生活方式远比定期输液、吃保健品更有效。例如:

1.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

2.合理饮食,粗细粮搭配,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建议多吃具有血液稀释功能的黑木耳、洋葱、大蒜、香菇、柠檬、菠萝等食物,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3.适当锻炼,防寒保暖。

4.规律作息,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要保持心情平和。

5.戒烟少酒,补充水分。

6.定期体检,根据身体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所以,与其大费周章去输液疏通血管,不如踏踏实实均衡饮食、坚持运动、规范用药,保持血管健康!


文图:胡    瑞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