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Navigation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57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57号建议的答复
霍秉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医疗”推广使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与成效
市卫健委以聚焦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互认、提升互联网+数字化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持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升平台的数据治理能力和应用水平,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内数据互通共享互认,扩大互联网+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一)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础支撑
按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标准要求,全市搭建了以电子健康码为主索引,以人口信息库、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信息库为核心的“三库一卡”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信息平台主体框架建设,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已接入平台,收集建立本地化全员人口信息数据142万余条,电子健康档案137万余份,电子病历数据1亿余条,电子健康码334万余张,目前可实现为医疗机构和居民个人调阅电子健康档案、医疗机构历次诊疗信息数据等内容。
(二)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全市开展了互联网医院建设,市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市蒙医医院、旗县区综合医院等9家医院完成互联网医院建设,可为群众提供互联网预约诊疗、线上健康咨询、线上复诊处方开具、查询检查检验结果、移动支付等功能。截至目前,9家互联网医院线上总接单诊疗3000余人次。
(三)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加强数智赋能医共体建设,7个旗县区因地制宜组建医共体,通过建设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构建“城乡联动、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信息互通”一体化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资源共享五大中心,设立转诊中心,中心药房、审方中心、协同门诊等,实现了“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县域诊疗服务模式,2024年完成远程诊断29.3万例、审核基层处方69.5万份、双向转诊人次同比增长23%。2024年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95.5%。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立门诊和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立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率达到62%,门诊患者预约平均等待时间20分钟之内。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信息化提档升级,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治理功能优化升级,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为电子健康档案、医共体监测、检查检验结果共享等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持续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服务,扩大互联网医院建设范围,拓展互联网医院服务内容,满足群众日常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满意度。
三是持续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厚爱,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20日
- 附件:
- 上一篇:关于对市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第32号建议的答复
-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