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Navigation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60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60号建议的答复
马兰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市区域内开展分众化心理疏导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保障。巴彦淖尔市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把贯彻落实与创新延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成果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市及各旗县区每年召开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多部门联席会议,同时,指导乡镇苏木(街道)综合管理小组和嘎查村(社区)患者关爱帮扶小组召开例会,共同研究制定辖区心理健康工作规划与重点工作内容,并协调落实各机构职责,切实解决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抓实经费保障。各旗县区每年根据心理健康工作需要,统筹使用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同时建立财政预算长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位推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落实。
(三)坚实人才保障。一是市级组建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及心理咨询师等17人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规范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组建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市家庭教育联合会、市婚姻家庭协会、市心理协会)心理专家、企事业单位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及精防人员等64人组成的志愿服务者队伍,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二是市、旗县区两级均建立了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师及志愿者等组成的心理健康科普队伍。
二、健全分众化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一)搭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我市各旗县区在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规范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组织辖区心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答疑解惑等服务,及时识别心理危机事件苗头,发现并转介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建成率已达到80%。
(二)完善员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市精神卫生项目办多次组织心理专家面向公安部门、教育部门、卫健部门、学校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截至目前,全市90.12%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等心理健康服务,帮助职工及时化解心理及思想矛盾、疏导负面情绪、缓解压力,守护职工身心健康。
(三)提高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巴彦淖尔军友康宁医院及市民政精神病康复福利院均设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和老年心理门诊,提供适龄化、针对性强的专业心理治疗服务;各旗县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均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临河区人民医院、五原县人民医院、杭锦后旗医院设立精神科病房;全市乡镇(苏木)卫生院10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共配备专(兼)职精防人员234人承担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工作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便捷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拓展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的空间和内容。
(四)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设计灵活多样、便于理解掌握和学习的培训资料,对各级多部门工作人员开展至少2次各类专项培训与演练工作;加强全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每年对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开展2次培训,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能力,特别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健全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组建的多功能服务团队。
三、拓宽心理健康服务受众范围
(一)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在保障原有心理援助热线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完成技术升级与系统并轨,正式启用全国统一号码“12356”,通过双号并行、及呼叫转移设计,确保过渡期“零中断”,实现市域7个旗县区100%覆盖,服务触达率显著提高。
(二)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组织心理专家面向临河区儿童福利院、磴口县留守儿童共计16名未成年人,开展入户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工作4次,分类制定心理关爱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帮扶服务措施,切实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组织开展全市老年心理关爱行动,陆续在临河区、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4个旗县区的35个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疏导与调适工作。近两个月的时间,共开展老年心理健康讲座35场;组织56个老年心理团体小组开展团体辅导224次,为老年朋友做个体心理辅导56人次,总计服务人数达4800余人,充分满足老年群体对心理健康的多元化需求。
(四)常态化开展分众化心理健康评估工作。一是与教育部门协作,开展全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工作。根据《关于印发全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医字〔2024〕40号),我市已完成全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工作,对全市2个旗县区、6所学校中共62个班的学生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并对筛查出的阳性学生样本及10%左右的阴性学生样本共539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后采集数据结果,整合报送至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此次问卷调查工作不仅为调整校园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撑,更推动了跨区域、跨层级心理健康资源共享,为全区青少年心理健康长效机制的完善奠定科学基础。二是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工作。市精神卫生项目办组织各旗县区卫健委,针对成年人、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四类人群,开展全市居民心理健康基线水平调查工作。针对调查过程中显现出的个体心理危机问题,组织派遣心理专家,分级分类开展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工作,同时持续跟踪回访,明确后续干预措施,及时遏制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五)高效运用心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我市已建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信息化平台,目前该平台运行良好,可实现常态化心理测评、心理危机预警、在线心理援助、心理宣传教育等功能,辅助完成心理健康基线水平调查、心理风险排查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让广大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免费快捷的“互联网+心理”一站式服务,为健康巴彦淖尔、平安巴彦淖尔行动提供大数据支持。
四、落实分区、分众化科普宣传工作
一是市及各旗县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对全市不同区域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心理健康服务。大力宣传心理援助热线及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按需对治愈康复患者、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抑郁症、职业人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疏导。二是将抑郁症、老年痴呆症作为试点特色项目,由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心理专家录制《了解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预防老年痴呆、关爱老人健康》及《世界精神卫生日-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短片;与市广电总局新媒体中心进行合作,共同制作《关注青少年抑郁》、《老年痴呆》等主题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系列动漫;制作以“草原京医小郎中”为主角的《抑郁症》、《如何倾诉自己的心事》等系列动漫,在天赋河套云app、抖音、快手、医院官方公众号、河套微传媒等新媒体推送,点击量过万,深受群众喜欢。三是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包括电视、网络、报纸、宣传折页、门户网站、微信、抖音、快手、掌上巴彦淖尔、河套微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每月通过医院官网和公众号推送心理健康相关科普文章3-4条,月点击量超过1000人次。四是在“天赋河套云”开设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推广栏,定期发布心理科普及心理调适等相关内容;在河套公园中医养生健康步道开设两个版面,持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援助热线。五是市及各旗县区每年利用各种主题宣传日、活动日及宣传周,如世界睡眠日、双相情感障碍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组织精神心理专业人员走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养老机构、边防部队、公园、广场、社区、乡村等,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同时设立科普宣传栏、发放宣传折页(册)和印有心理宣传标语的日常生活宣传用品等。
最后,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诚盼继续收到您的宝贵建议。
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17日
- 附件:
- 上一篇: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57号建议的答复
-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