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Navigation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 第11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27 16:54:00

关于政协五届五次会议

111号提案的答复

 

段瑞敏、赵岩松、张学敏委员:

三位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卫生健康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按照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实现优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各财政投入,将卫生健康基本建设投资增量优先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发展改善医疗设施、更新医疗设备、搭建信息化平台、提高医护人员待遇等方面持续发力,近两年,争取到中央、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项目资金1900余万元,极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二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统筹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当地旗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二)强化基层人才培养。一是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按照《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使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招录工作的通知》要求,放宽招聘条件,降低招聘门槛,2025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委编办、人社局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使用情况进行了摸排,计划采取面试+考核面试+技能测试方式招聘5人,充实基层人才队伍二是依托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对基层卫生人才开展培训。近年累计投入384万元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52骨干全科医生、135骨干人员、324名乡村医生进行线上线下培训重点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实操、儿童保健、合理用药等方面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围绕基层医疗机构应开展的66个病种、急诊急救、三基三严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等内容,通过培训管理平台开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四个一(每日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年一赛)培训,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临床、护理、医技、村医全覆盖。近几年来,全市基层卫生人员线上注册率、参培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四是严格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和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水平近两年,我市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已聘用10名大学生乡村医生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4人。

(三)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一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要求7个旗县区建成覆盖全市所有县乡村的8个医共体18家旗县区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蒙医院、妇幼保健院等)12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5家嘎查村级卫生室加入了医共体。医共体均制定管理章程制度,明确内部组织架构,制定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二是开展医共体专项工作示范点医共体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转诊中心、中心药房、审方中心、药事服务、协同门诊、AI基层应用、人员四下沉、五大中心、急诊急救、医保总额付费、业务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十五个建设项目)建设,各旗县区在全部建设的基础上,选择37个项目开展示范建设,实现更高效的县域资源互联共享三是扎实推进京蒙协作,县级医院与45家自治区内外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开展帮扶的三级医院对医共体共派出36名专家给予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建立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帮扶机制,旗县区医共体设立名医专家工作站91向分院派驻105名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到90.2%提供诊疗服务3.1万余人次新增开展一、二级手术卫生院3家。四是强化医共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成立了医共体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统一医共体内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流程标准,推进医共体服务管理同质化。成立了医共体转诊中心,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

(四)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一是依托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基层一体化信息系统,累计投入8600余万元建设市级医共体信息化监测平台和旗县级医共体应用平台,上线院长驾驶舱、资源共享、协同门诊、集中审方等信息功能模块。二是旗县区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实现全覆盖建设,设立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病理、检验、消毒供应中心,搭建了三库一卡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向居民个人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全市临床检验与医学影像两大类240项纳入互认范围,构建了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的县域诊疗服务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远程诊断36.8万例,审核基层处方94.2万份,双向转诊人次同比增长23%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强县域、强基层为目标,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按照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14项标准,7个旗县区全面建成标准化医共体。建立县域内基层用药采、供、用、报联动管理机制,加强县域中心药房和审方中心建设。继续落实四下沉,将牵头医院优质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统筹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搭建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平台,各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医共体监测等市级平台完成数据对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加快协同门诊建设与应用,推进医共体HIS与健康教育服务融合推进医保支付改革,激励医共体主动控制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基层机构设备更新信息化建设。优化医共体内转诊流程,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力争将基层就诊率提升至60%以上

(二)以强基层、惠民生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动态优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大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力度,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硬件设施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诊疗能力和服务环境围绕四个一培训,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赛促学,提升基层卫生人员能力。全面建立村级巡回医疗服务模式,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在职培训等方式,增加全科医生数量,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提高基层空编使用,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落实一类公益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政策,建立基层机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增强职业吸引力

再次感谢您三位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26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