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Navigation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4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48号建议的答复
海乌兰图雅、郎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2019年4月起,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市开展为期三年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市精神卫生项目办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络,落实各项重点任务,促进公民的心理健康,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就现阶段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一、探索一套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强化政策保障。2019年6月,由市委政法委和市卫健委牵头,会同宣传部、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信访局、民政局、教育局、残联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巴彦淖尔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明确临河区为自治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其余旗县参照执行的思路,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巴彦淖尔、健康巴彦淖尔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
(二)加强组织领导。试点地区建立健全了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政法、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部门参与,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市及各旗县区每年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三)保障试点工作经费。市区两级将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机制,并纳入对政府的实际考核。
二、织密一张覆盖全社会的心理服务网络
(一)普遍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各旗县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司法中心、卫生院(室)等服务设施,在各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已达80%以上。
(二)完善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我市3所高等院校均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各中小学均建立心理辅导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心理专业教师。市教育局开设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建了专业的服务团队,以轮值的方式对外开放,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宣讲活动。
(三)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各旗县区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心理咨询室,或通过购买服务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多次组织心理专家对公安、信访、教育、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教;组织心理专家制作心理健康海报,张贴或以门型展架的形式在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公布7*24h心理援助热线0478-8772630,扩大公益心理援助热线的社会影响力和利用率,为发生家庭病故或其他重点问题的员工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及心理干预。
(四)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巴彦淖尔军友康宁医院及市民政精神病康复福利院均设立心理门诊及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立了精神(心理)科门诊。
(五)开展多种形式科普宣教。市及各旗县区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等科普知识宣传,引导居民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追求心身共同健康。
1、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包括电视、网络、报纸、宣传折页、门户网站、微信、抖音、快手、掌上巴彦淖尔、河套微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在“天赋河套云APP”开设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推广栏,定期发布心理科普及心理调适等相关内容;每月通过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官网和公众号推送心理健康相关科普文章3-4条,月点击量超过1000人次。
2、针对抑郁、焦虑、老年痴呆、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睡眠障碍、常见精神障碍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出版、遴选、推介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夕阳红与心理健康》、《健康心理 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科普读物,并广泛宣发。
3、市及各旗县区每年利用各种主题宣传日、活动日及宣传周,如世界睡眠日、双相情感障碍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组织精神心理专业人员走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养老机构、公园、广场、社区、乡村等,开展抑郁、焦虑、失眠、老年痴呆等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同时设立科普宣传栏、发放宣传折页(册)和印有心理宣传标语的日常生活用品等。
4、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心理干预特色项目,心理专家录制《了解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预防老年痴呆、关爱老人健康》及《世界精神卫生日-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短片,并在“天赋河套云APP”、掌上巴彦淖尔、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点击量超过9000余次。
5、在河套公园中医养生健康步道开设两个版面,持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援助热线。
(六)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截止2023年2月底,全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456人,报告患病率为5.52‰,全市规范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317人,规范管理率98.36%,服药率98.25%,规律服药率98.12%,精神分裂症服药率98.34%,精神分裂症规律服药率98.27%,面访率98.33%,体检率18.73%,各项指标均达到自治区标准要求,工作综合评分列全区第一名。全市70个乡镇(苏木)街道均建立了由政法、卫生健康、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并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成立患者关爱帮扶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例会。各旗县区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服务机构建成至少一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每所康复站均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和条件,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展躯体训练、关怀帮助、功能训练、社会支持等康复训练,提供政策咨询、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专业服务,初步建立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
(七)开展常态化居民心理健康基线水平调查。为进一步推进健康巴彦淖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了解掌握居民心理健康各项评估指标,建立日常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按照市人民政府印发《健康巴彦淖尔行动实施方案》、《健康巴彦淖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2021年度和2022年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居民心理健康基线水平调查工作,通过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各旗县区成年人、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抑郁、焦虑、失眠及老年痴呆等问卷调查,并对筛查阳性者和5%阴性者进行精神科医师诊断,对于病情严重者重点关注,按需求提供一对一心理危机干预,并建议其到精神专科机构就诊。
(八)对疫情相关重点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市精神卫生项目办)坚决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防控决策部署,组建心理危机干预专班,为疫情相关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1、组织心理专家入驻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驰援武汉、呼和浩特市、额济纳旗、乌前旗等疫区的医务人员,一线管理人员,一线疾控人员)、闭环管理人员、健康监测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微信群,推送800余篇心理调适的相关文章及音视频,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200余次,并建立了个人心理健康监测档案,为13位额济纳旗滞留旅客提供抗精神疾病药物干预。
2、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人群心理危机监测预警工作,市精神卫生项目办依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疫情防控体系,以微信“问卷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工作,通过抑郁自评表、焦虑自评表和匹兹堡睡眠等量表筛查高危人群,共收到9198份调查问卷,其中,抑郁症阳性者353人,焦虑症阳性者187人,睡眠质量差426人,有69人使用药物帮助睡眠。心理专家按需对以上阳性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心理专家入驻各旗县区重点、薄弱学校,协助教育部门对班主任、学生及家长共计15381人开展55场次心理知识培训,对930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对98名学生给与面对面心理辅导,对2名重点学生进行精神科转介;录制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科普视频,刻制成光盘并发放至学校进行播放,通过教育部门的“同频互动”系统开展对全市147所学校师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推广了多种减压放松技术。
4、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健康监测人员及口岸闭环管理人员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连线广播电视台开展心理健康主题专访,与巴彦淖尔市广播电视台连线,向大众广泛普及疫情期间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5、在部分旗县区实施全城静默管理期间,推广“致全市居民的一封信”,大力宣传心理援助热线及不同人群的心理调适视频动画。
三、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服务团队
(一)搭建心理知识科普专家库。市级建立了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师及志愿者等102人组成的心理健康科普专家库。各旗县区均建立心理健康科普专家库,临河区专家库30人,五原县21人,磴口县7人,乌前旗25人,乌中旗10人,乌后旗72人,杭锦后旗8人。
(二)发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市精神卫生项目办)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通4部心理援助热线,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行动组织体系,规范了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制定了心理干预方案。每年至少开展2次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及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升全市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
(三)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全市共有精神科(助理)医师67人,平均每10万人口4.38名精神科医师,已达到自治区每10万人口4名精神科医师的标准要求。按照《关于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的通知》文件要求,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截止目前,我市共培养46名转岗精神科医师,考试合格31人,其中30人已完成加注或变更职业范围,28人从事精神科相关职业。
(四)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为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指导和咨询作用,促进试点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由市卫健委牵头成立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志愿服务组,建成由医疗机构精神(心理)专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市家庭教育联合会、市婚姻家庭协会、市心理协会)心理专家、企事业单位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及精防人员等64人组成的志愿服务者队伍,并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培训,支持其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构架。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配套文件和政策的学习,不断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统筹问题解决,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各相关部门设立联络人,要畅通交流渠道,信息互享,共同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二)着力强化经费保障。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专项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三)培养人才,壮大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探索和鼓励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心理学专业背景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改变人才短缺及能力不足的现状,为公众提供更广泛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医疗机构要引进精神心理专业人才,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精神科转岗培训等,提升精神科医师数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心理知识培训,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对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培训,鼓励和规范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支持其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会同有关部门整合辖区社会服务资源,完善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组织,建立心理健康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心理健康志愿组织的合作机制,实现心理健康共同发展。
(四)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工作。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宣传科普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要广泛开展“大范围、多渠道、常态化”的社会面宣传引导工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服务精准援助,全面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以及长期信访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线上通过多种新媒体方式推送心理健康相关科普文章;线下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服务贴近居民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切实提高心理服务的精准度、有效度。
(五)重点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探索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一是强化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设施标准化建设,充分整合人财物等资源,确保开展规范化心理服务;二是推动各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设立心理辅导室或以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心理评估、咨询辅导等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为员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三是加强教育部门及卫健部门的配合联动机制,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
(六)加强基层精神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专科优势,以精神专科联盟为纽带,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技术项目培育和医院等级建设等方面合作,提升基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同时,加强精神卫生防治标准化建设,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承担技术指导,负责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业务管理工作,继续提高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水平。
(七)探索心理健康和社会心态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基线水平,了解群众主要社会心态指标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建立居民心理健康和社会心态预警平台。
(八)加快搭建心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提高心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搭建社会心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是向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联合多部门完成心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达到政府监管、多方联动,数据共享,实现资源整合,业务分级,心理服务全覆盖;为全市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筛查、建档、科普宣教、心理干预、诊疗、随访、病程管理等服务;发挥大数据在心理健康宣教、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为专项工作提供智能保障。
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
2023年4月19日
签发人:魏 波
承办人:张永刚
电 话:0478-8762021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