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发布Navigation
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治愈之旅:爱与责任的力量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当中
白血病=血癌
认为:患上白血病,相当于被宣告“死刑”
作为巴彦淖尔市医院血液内科的一名医生
我一直认为本分治病即可
是一名年轻的患者,改变了我的观念
2022年9月,血液内科入住一位年轻的患者张先生。当时他32岁,1周前感冒出现咽痛,同时皮肤粘膜出血;4天后,他反复口腔出血,血尿,于是就诊于旗医院。化验结果出来,显示很多指标异常。为搞清楚原因,张先生立刻来到市医院就诊。
副主任医师王娜是以“血小板减少,高血压3级”收入院。其实,张先生凝血功能异常,各项化验数值均为危急值,且出血倾向严重,王娜很清楚这是急性白血病的表现。可是张先生才32岁,能一下子接受吗?王娜悄悄地告诉了张先生的家属,遵循家属意愿,病情都瞒着张先生。
入院后,血液科治疗团队以最快速度为张先生做了骨髓穿刺。白血病是骨髓的病变,因此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才能够确定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特殊的检查,将白血病精确予以分类,才能确定对症的治疗方案。
张先生的检查最终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该病是白血病中最凶险的一种类型,它起病急骤,迅速恶化,出血倾向明显,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障碍,会导致多器官严重损伤,从而致死。这种白血病死亡概率很高,但是若及时有效的治疗,不用骨髓移植,仅靠化疗就可治愈,也是唯一一类能治愈的白血病。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最大风险都在第一个疗程的28天里。这28天里,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感染、肠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出血、肺部疾患、电解质失衡、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它们会带来极高的死亡率。面对这样的挑战,医师团队认真探讨张先生病例,科室主任闫艳考虑,此病凶险,不适合转来转去来回颠簸;患者年轻,符合规范化治疗指针。最终医师团队确认:在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依据病情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血液内科的层流病房,是患者接受全环境保护治疗、护理的,具有高度无菌隔离设施的特殊病房。患者在此病房中,可以安全地度过免疫功能低下期。张先生住进去不长时间,就因为这种封闭的环境出现烦躁情绪。当时,他的管床医师是王瑞平。王瑞平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安抚他,“你只是有炎症,最怕感染加重,在层流病房输血安全”;或者“你尿血了,皮肤有出血,输血小板就好了”;或者“年轻人活力旺,代谢快,出现这种情况正常,输液治疗就会没事”......
治疗不久,张先生出现腹胀症状,很难受。他要求王瑞平停药,让他缓一缓。王瑞平告诉他:治疗是连贯性的,否则会前功尽弃。为了健康,忍一忍。张先生的烦躁焦虑一下子就爆发了,他对王瑞平和责任护士大发脾气,拒不配合。医护人员联系家属,安排他父亲与他视频聊天;用孩子的视频鼓励他......亲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张先生发泄后,也恢复了理智,开始配合。
经过十多个日夜的规范化治疗和不断调整剂量,张先生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那一刻,治疗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张先生按治疗方案规律化疗。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猜到自己患的是白血病。因为病情稳定且趋于好转,他非常积极乐观,还主动帮助同病区的病友解释病情,让整个病区都充满了温暖和正能量。
此时,王瑞平已去北京进修学习,而我是张先生的管床医师。他已经能用过来人的心态,坦然反省。当我与王瑞平聊起他向她发火一事时,王瑞平已不记得了,她哈哈笑着说:“我怎么不记得了”。是啊,我们是医务人员,患者因为难受、不舒服对我们发火,谁没经受过?我们的职业面对的就是患者,理解患者已是基本功;再说,每天忙着看病治疗会诊学习,哪有精力去计较?
今年7月份,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张先生治愈出院。当我们为他送上鲜花和蛋糕,写下“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的祝愿时,这个大男人激动不已。听到他对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自豪与责任。
在这场与病魔的战斗中,我们医护人员和患者携手共进,不仅战胜了疾病,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
在张先生的治疗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医学,是一门动态学科。同一病症,不同医者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医者之间的讨论和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作为医生,我们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不仅要运用专业知识去对抗病魔,还要用关怀和理解去温暖患者的心灵。看到张先生从最初的抗拒、愤怒到后来的积极配合、乐观帮助他人,我明白了,信任和鼓励是多么强大的力量。这场与病魔的战斗,让我更加坚定了从医的信念。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我都将牢记这份责任和使命,以更加精湛的医术和更加深厚的人文关怀,为每一位患者点亮希望之光,让更多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
文字:李子洋、胡 瑞
图片:胡 瑞、血液内科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