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发布Navigation
【京医医案】王粟实:过敏煎化裁论治小儿抽动外风证探析
1.过敏煎出处及功效主治
过敏煎之出处,系协和名医祝谌予先生借鉴上海某医院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有抗过敏作用的一贴经验方,也被称为第一首“西医方剂”。过敏煎原方是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g,后来加入了甘草10g,用于过敏性因素引起的鼻炎、咳嗽、哮喘等缓解期,即在表用于过敏性皮疹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在里用于过敏性肺病如咳嗽、哮喘,以及胃肠道过敏。方中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胜湿止痒,银柴胡甘凉苦、清热凉血,乌梅酸平、五味子酸温,二者皆可敛肺涩肠,组方寒热共济,有收有散,共奏祛“风”之功,一般不用于邪气方盛时,祝老认为对于各种病性不同、体质各异的人均适宜,无特殊副作用。
2.小儿抽动症病因病机
小儿抽动症,病名可归为中医学“肝风”“慢惊风”“抽搐”“瘛疭”等,因风邪善行而数变,故不离“风”证范畴。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则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刘弼臣也认为本病“本源在肝,病发于肺”,换言之由肺之外风引动肝之内风,即外风引动内风。
小儿抽动症的起病通常由眨(挤)眼引起,但部分局限在仅眨眼或者其他仅位于头面部的症状长达数年,常见于轻症患儿。笔者认为这部分患儿可以从外风论治,即尚有表邪,基本还没有里证表现。临床常见由感冒、过敏症状、接种疫苗等诱发或作为加重因素,最多见的病因是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症状主要包括眨眼和斜眼、皱鼻、咧嘴和噘嘴、皱眉或扬眉、张口或歪嘴以及挤眉弄眼,嗽嗓子等。嗽嗓子是由鼻后滴流引起,因病位还处于鼻咽故一同列入。
3.过敏煎化裁论治抽动外风证
“内动之风病于肝,治当辛凉;外感之风病在肺,治当温散。”(《医医小草》)肝风内动者宜辛凉疏散之,然若由外感而诱发,表证未除时,则伍以辛温。外风证多从表证、风邪入手,通常由疏风解表,散热凉血药物组成,常以过敏煎加引经药为主方。
此处因治抽动外风证而演变成“防风、银柴胡、乌梅、蝉蜕”,即去掉五味子、甘草,加入了蝉蜕。防风祛风解表、乃“风中之润剂”;银柴胡清虚热兼除小儿疳热;因是外风证,只保留酸收敛肺之其中一味乌梅,取之归肝脾肺经性平、和胃生津可健运小儿脾胃之功,因其味酸过重用量减小。加入蝉蜕,黄元御云其“轻浮发散,专治皮毛”,不只归于肺表、还入肝目,乃疏散风热、上行头面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其有抑制免疫、抗过敏作用,还兼具镇静抗惊厥之效,然因属动物蛋白遂药量一般也较小只取其轻浮发散、疏风明目的一面。
方中防风、蝉蜕一温一凉,两君并用发散上行,乃祛外风之要药,银柴胡作臣退虚热凉血,系敛风之窍诀,乌梅为佐收浮热、止烦满,且具脱敏之效。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风药如荆芥、川芎、薄荷、羌活、白芷、藁本之类”(《医学准绳六要》)。风药具轻扬升散之性,可用于治疗头面五官部位的病症。故而外风证多予轻扬升散之品引药入经,不宜加用过多平肝潜阳等重镇药物以免影响整体药性。眨眼明显者,加密蒙花、谷精草,翻眼睛者加木贼;吸鼻明显者,加辛夷、葛根;挤眉弄眼者,加白芷;咧嘴明显者,加焦三仙、陈皮;嗽嗓明显者,加紫苏梗、玄参、金果榄等。
4.病案举隅
郎某某,男,9岁,初诊日期2023年9月20日。主诉:频繁眨眼2个月。现病史:患儿2月前患过敏性结膜炎,后出现频繁眨眼、挤眼,时有翻眼睛,自述眼睛痒,无明显皱鼻咧嘴。平时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患儿大便1日2-3次,不成形,食欲好喜肉食。既往史:过敏性鼻炎。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鼻粘膜色红,鼻甲肥大,咽红,双扁桃体肿大;手心热、皮肤较干燥。舌象:舌质红苔白,边尖瘀点。脉象:脉细滑。诊断:小儿抽动症 肝旺脾虚证;儿童多动症。方药:防风10g、蝉蜕3g、银柴胡10g、地骨皮10g、葛根10g、谷精草10g、木贼8g、白茅根10g、醋柴胡6g、赤芍10g、麸炒白术10g、焦山楂10g、龙骨10g、牡蛎10g、钩藤10g、伸筋草10g。开药7剂,水煎服日二次各100ml,每日一剂。
二诊2023年10月07日,眨眼有所较少,精神紧张时眨眼频繁。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同前,大便1日3-4次不成形,食欲好同前。舌红苔白,边尖瘀点减少。脉细滑。上方去伸筋草,龙骨、牡蛎改为煅制,开药7剂,水煎服日二次,每日一剂。
三诊2023年10月16日,翻眼症状消失,眨眼症状有所减少,晨起擤鼻子。大便1日1-2次成形,食欲好。舌红苔白,脉细滑。上方去木贼,加白芷10g,焦山楂减为8g,开药7剂,水煎服日二次,每日一剂。
四诊2023年10月25日,眨眼症状进一步減少。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尚未见明显改善。大便1日1-2次成形,饮食控制较好。舌红苔白,脉细滑。上方加生地10g、石菖蒲10g。
按语:本例患儿频繁眨眼2个月,伴有翻眼睛,先兆症状为眼痒,系过敏性结膜炎诱发的抽动症,因无其他躯干、四肢及发声性抽动,考虑为抽动之外风证,但此病例兼有共患病多动症的表现,故实际处方为过敏煎化裁与逍遥散两方的合并。
方中防风、蝉蜕上行头目,疏风散热,银柴胡凉血兼除疳热,又患儿舌边尖瘀点、手心干热,为热入营血之先兆,故加地骨皮增强退虚热凉血之效;谷精草、木贼为肝目引经,葛根入膀胱经助防风疏风解肌,白茅根清肺凉血生津针对鼻咽红肿;而醋柴胡入肝疏泄,赤芍柔肝养血,炒白术健脾助运,因喜肉食加焦山楂消食行气;添钩藤平肝清热,龙骨、牡蛎潜阳镇静,伸筋草舒筋引药入肝。
二诊眨眼减少、内热减轻,大便不成形未缓解,故龙骨、牡蛎改为煅制减少凉性,去伸筋草。三诊翻眼睛消失,大便成形,故去木贼,加白芷上行头面疏风通鼻窍,因食欲过旺焦山楂减量。四诊抽动已基本消失,仍有好动不宁,加生地养阴生津,石菖蒲豁痰通窍。后期将药量减半服用,随访抽动症状未见明显复发,总体疗效满意。
笔者总结,将小儿抽动之外风证专题而论的目的,乃临床发现对于仅有眨眼、吸鼻等局限在头面五官部位的动作、且无共患病的病例,辨治应从外风、表邪入手,病位在皮毛、肺,重在“疏”风,药性应轻扬升散为主,辅以凉血养血,不宜同时使用过多平肝熄风等兼治内风药味,否则影响整体药性收效不佳。故而从过敏煎化裁疏风解表、凉血收虚热,又寒热并用,有散有收,既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缓解期以根除病因,亦适宜攻克抽动症之初起外风症状,双管齐下,标本兼施,临证多效验。
5.讨论
大多医家认可的抽动症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可从肝论治、从肝脾论治、从肝肾论治、从肝心论治、从肝肺论治、从肝胆论治及从肝脾肾论治等等,总之不离肝之一脏。肝从进化角度相比其他脏腑虽为阴中之阴,但运动特性上居于左主升,所谓“阳气升于左”,乃升消化系统而非循环系统之清。因而肝同时具备叶天士讲“体阴而用阳”之阴、阳两种属性,且功用处是在后天脾胃、肠。
所以肝之论治,须同时有阴阳两种属性,即一升一降、一散一收相配伍,笔者体会常用《伤寒论》四逆散中柴胡、赤芍此一对药。柴胡一药,具有轻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点,既能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又可用于升举阳气。因此,它在临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实症,又可用于虚症的药物。然其截肝阴,对阴亏津少者用量宜小。赤芍酸苦微寒,行血凉血、散邪而泻肝热,常与升散药相须为用主营弱。另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故现代药理学研究亦有抗惊厥作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中用白芍,但本经、伤寒之中赤、白不分,而赤者偏于入血遂取赤芍。
肝之为用乃系脾胃,肝脾同源,故治肝不能忘脾,随时顾护脾胃的健运。比如头面部之口唇症状,由于唇周由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环绕,治疗多从阳明经脾胃肠入手方能收效更佳。笔者体会,除了在小儿身上常须消食化积以祛除有形之邪以外,往往还要用到术、苓等运行脾胃之力才能奏效。白术性温益阳,燥湿而健脾,且与防风组成部分玉屏风散固卫御邪,但因其温燥用量一般不宜过多;茯苓甘淡,渗湿而益脾,祛水邪故亦能生津润肺,与白术同为四君子汤之补中要药。
临床亦常见抽动症初起即同时具内、外风兼证病例,这类患儿常有一定的肝旺体质,故在过敏煎化裁主治肺卫基础上从肝脾之营血辨治,外、内结合,一开一阖,则阴平阳秘,诸风自灭。
(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 王粟实供稿)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