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Navigation
睡眠健康 优先之选——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睡眠心理医学科让中医智慧助你找回“黄金睡眠”
呼吁大众关注睡眠问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难题。中医作为传承千年的生命科学,对睡眠有着独特的认知体系和调理方法。今天,让我们从中医视角探索睡眠的奥秘,找回属于你的“黄金睡眠”。
一、中医眼中的睡眠:阴阳平衡的艺术《黄帝内经》有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二气自然交替的结果。昼动夜静,顺应天时:白天阳气升发,人应活动;夜晚阴气主导,需静卧入眠。现代人熬夜、晚睡的习惯,违背了“天人相应”的规律,易导致阴阳失衡。心肾相交,神魂安宁:心属火、肾属水,心火需下温肾水,肾水需上济心火,二者协调才能保证深度睡眠。若心肾不交(如更年期失眠),则会出现辗转难眠、心烦盗汗等症状。肝藏魂,肺藏魄:肝血充足则魂有所归,肺气调和则魄安不躁。长期压力大、情绪郁结者,易因“肝郁化火”导致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二、中医助眠“三部曲”:内外兼修养心神1. 食疗安神:药食同源养气血酸枣仁莲子粥:酸枣仁15g(打碎)、莲子10g、粳米50g,煮粥食用。适合心慌多梦者。桂圆枸杞茶:桂圆5颗、枸杞10粒、浮小麦10g,沸水冲泡代茶饮。缓解气血不足型失眠。具体咨询医生睡前忌口:避免浓茶、咖啡、辣椒等兴奋性食物,晚餐不宜过饱。2. 穴位调理:疏通经络助安眠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睡前按压3分钟,宁心安神。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拇指按揉5分钟,调和肝脾肾。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温水泡脚后搓揉,引火归元。3. 情志调摄:静心导引养肝魂呼吸吐纳法:睡前平卧,缓慢深吸气至丹田,再缓慢吐气,重复10次,帮助放松神经。“握固安神”法:仰卧,双手握拳(拇指在内),轻放于腹部,配合腹式呼吸,可收敛心神。避免“睡前耗神”:减少刷手机、看刺激性影视,可听轻音乐或诵读经典静心。三、睡眠健康日倡议:从中医智慧出发中医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值此睡眠健康日,我们呼吁:1.回归自然节律:尽量在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耗伤肝血。2.营造睡眠环境:卧室光线宜暗,枕头高度适中(与肩同高),避免风直吹头部。3.重视午间小憩:11-13点(午时)静坐或小睡15分钟,助心经休养。睡眠不仅是简单的休息,更是人体自我修复的黄金时间。中医的“整体观”提醒我们:改善睡眠需从调节脏腑、平衡情志、顺应四时入手,而非依赖药物。这个睡眠健康日,不妨从一碗安神粥、一次穴位按摩开始,让中医智慧为你开启一夜好眠,拥抱元气满满的每一天!神志病六科睡眠心理科门诊,专注于改善睡眠问题,运用中医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压丸、中药泡脚、心理治疗等特色方法结合药物治疗失眠、多梦等多种睡眠问题。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