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Navigation
志愿者眼中的巴彦淖尔市医院医护人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志愿者斯林花日。在我的心目中,志愿者是爱心传递者,给予人帮助,如一团火,温暖他人,照亮前方,令人敬佩。可她却说:“跟巴彦淖尔市医院的医护人员相比,我这算什么?他们才是大爱!”
她向我讲述了带着一名低保户就医的经历。听完后,我深受触动。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的真谛。我决定,要把这份感动和敬佩,通过文字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和力量。今天,我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2024年7月,患者被确诊为腺样囊性癌晚期;11月,斯林花日陪她四处求医;12月,辗转认识了巴彦淖尔市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王兴。尽管患者所患疾病不是王兴的专业领域,但王兴没有丝毫的敷衍,积极地为患者联系了对应诊疗科室:口腔外科。
口腔外科主任段介君详细看了患者所有资料后,确认她的确是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十分罕见,专业性极强,很多医生对其了解有限,这给诊断和治疗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好在段介君曾在北大口腔医院进修,对那里医师的专业水平很了解,知道有一位老专家在这方面的诊治上十分擅长。可是距离最初确诊已经过去4个多月,各项检查结果都发生了变化,连患者自己都能明显感觉到病变范围在扩大。此时的病情,还适合手术吗?严谨的段介君立即联系北京专家团队,最终为患者争取到北大口腔医院权威教授的免费义诊机会。经过仔细的诊断,最终确定了先放疗的方案。教授那句坚定的话语:“离死亡还有25,000公里,只要听我的,你就放心吧”,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希望。
然而,治疗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还要面对经济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就在她感到无比迷茫和无助的时候,管床医生李臻耐心地告知她:作为低保户,可以享受大病补助和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补助,让她无需为治疗费用过于担忧。李臻的细心与关怀,就像一剂强心针,让患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能够安心地接受治疗。
住院期间,放疗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更是将患者当成了家人。他们的关怀无微不至,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中。春节前,医师团队特意安排患者在最后一次化疗后回家过年,让她能与家人团聚,感受家的温暖。护士们的关心同样细致入微,她们会为患者安排空病房,让她好好休息;夜晚查房时,会细心地拉好窗帘,生怕她着凉感冒......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同一股股暖流,源源不断地流淌在患者的心中。
她发现,人世间还有很多人在关心她,没有血缘关系,不求回报的帮助着她,给予她温暖和力量。因为生活在最底层,她曾以为世界只剩下冷漠与艰难,却发现身边充满了不期而遇的温情与善意;因为享受到国家给予低保户的关爱,更珍惜每一份帮助,内心充满了感激与希望,决心要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回馈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
斯林花日全程见证的不仅是医学技术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尊严与希望的守护。当专业精神遇上人文关怀,当制度保障融入人性温度,便织就了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巴彦淖尔市医院的医护人员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医者仁心,既能以柳叶刀对抗病魔,更懂得用温暖驱散绝望。这或许就是医疗工作者最动人的职业底色——在生死博弈中,永远为生命保留一束光。
文字:胡 瑞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