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Navigation

卫健新闻

坚守“医”线 云端会诊——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急诊科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3-21 08:40:45

急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永不熄灯、24小时为生命护航的方舟。春节期间,急诊科的工作量并未因节日的喜庆氛围而有所减少,反而因为人员流动频繁、聚会活动增多等原因,急症患者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从药物中毒到交通事故,从心脑血管疾病到各种意外伤害,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急诊科也成为了节日期间最为忙碌的科室之一。

640 (2).jpg


纪实一:

家住磴口县的刘女士,在家人陪同下,面露痛苦地走进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急诊大厅,值班医师杨紫驹将患者引导到抢救室,刘女士说自己胸口疼痛,杨医生立即给她做了心电图及相关检验检查,结果提示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按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展开急救,并口服心梗一包药。患者胸痛时间虽已超过胸痛急诊PCI时间窗,但是在急诊科精心救治多日后,已择期在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总院派驻心病科专家、邢文龙主任的带领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疏通了“生命的通道”。

纪实二:

急诊大厅响起一阵急促的警铃!是120的派车铃声!原来,是一位药物中毒的患者亟待接诊;仔细询问家属后得知患者服用数片奥氮平,接回医院后患者躁动不安、言语不清、茶色尿,实验室检查提示CK 2500U/L,考虑药物中毒所致横纹肌溶解症,时间刻不容缓,治疗迫在眉睫!值班医生立即给予补液、利尿及导泄等对症治疗,经过多日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并出院。

纪实三:

救护车接回一位高热患者伴昏迷的许大爷,患者血压、血氧下降,qSOFA评分3分,急诊科值班人员迅速予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及液体复苏等治疗,并及时开展检验、检查,结果提示SOFA评分10分,诊断为“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I型呼吸衰竭”,通过医护人员十余日的共同努力,病情得到控制,最终转危为安。

纪实四:

一位年轻男性面色苍白,面容痛苦,弯腰弓背,经询问后得知患者腹部疼痛症状持续一天,为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地从银川慕名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安排检查后确诊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型急性胰腺炎”,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采取中医内服、外敷、灌肠、针刺并用,针药结合,顺利缓解该名年轻患者痛苦,助力胰腺炎患者勇闯“生命”难关。

纪实五:

家住杭锦后旗72岁的陶大爷,因突发腰部疼痛伴全身疼痛,辗转就诊于我市多家医院,后听闻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有北京专家常驻,慕名而来。患者到院后,感染指标已明显升高、皮肤溃烂、腰部及全身疼痛,腰椎增强CT提示左侧腰大肌、髂腰肌脓肿,继发左侧上游肾盂、输尿管轻度积水。完善相关检查后,总院派驻专家、急诊科主任邵飞组织开展多学科会诊,邀请总院派驻专家皮肤科曹洋主任、肿瘤科王皓主任、放射科杨迎主任、外科高建新主任及彩超科值班医生高杨副主任共同会诊,患者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急诊科通过“云”会诊,将患者病情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急诊危重症诊疗中心主任郭伟教授汇报,郭伟教授系统听取了病历汇报,细致查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多位专家、教授的的通力合作,明确诊断为“腰大肌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郭伟教授多次对患者进行线上查房,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复查相关检验指标好转出院。

640 (3).jpg

急诊科在节假日期间坚守岗位,与全院兄弟科室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并且对科室疑难危重患者开展多学科会诊,多次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郭伟教授线上进行病例“云”指导,一次次使患者转危为安,确保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队”级别的诊疗,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希望。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