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Navigation
人民健康75年|卫生健康委主任“话成就、促改革、谋发展”(临河区)
人民健康促进体系日臻完善创新步履不停 卫生改革发展迈上新征程
临河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 姜龙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老百姓最切身利益。75年来,临河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聚焦民生关切,一代接着一代干,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推出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举措,启动实施健康临河行动,深化医改取得重要进展,重大疾病防控持 续加强,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增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扎实推进,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卫生健康事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到2023年,临河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6岁,相比1949年的35岁,增长了一倍还多;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9/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5.4‰以下,均呈数量级下降。
卫生健康资源扩容提质 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
全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建立,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构建形成,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急诊急救和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达到623个,床位3696张、卫生事业人员491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18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94人,注册护士2243人。每千人口床位数6.33张、卫生技术人员7.16人、执业(助理)医师3.07人,医护比为1:1.25,万人口全科医生数2.5人,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我区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织密县域诊疗网,聚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数字医共体建设”为统领,建成了医共体信息一体化平台,28所基层医疗机构接入平台,迭代升级了“远程心电、影像、病理检验、5G超声、急诊急救、处方审核、远程会诊”等“十大远程医疗共享中心”,56个协同门诊与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联通,34家村卫生室接入远程心电图,“互联网+护理”服务上线运行,建成市级重点专科7个、6个区级重点专科,28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长期派驻基层服务,20%的号源下放到家庭医生,打造名医工作室27个。1个急救中、2个分中心、10个分站覆盖全区,打造了“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急救圈,胸痛、卒中、创伤等5大中心建设同步跟进。通过信息资源、医疗专家“双下沉”,县域诊疗能力和急诊救治能力显著提升,相关专科外转就医人数明显下降,“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群众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努力让群众“看得好病”,医疗“保障网”实现广覆盖。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八大以来,借助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1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其中投入7000万元完成了7所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9所村卫生室改造工程;投入1.5亿元完成了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投入4.4亿元完成了区人民医院搬迁改造项目;投入8000万元新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总建筑面积24.4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6亿元,其中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000余台(套),设备总值5.5亿元。3.0T磁共振、双源光子CT、全景口腔CT、数字化乳腺钼靶、大型血管造影机、电子胃肠镜、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齐全。集中优势力量大力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加强对微创、介入等优势技术和优势学科建设,腔镜、心脏介入、骨科椎体成形术、周围血管介入、超声介入诊疗、内窥镜诊疗等微创技术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可开展腹腔镜手术三十余种,腹腔镜下乳腺、甲状腺、胃、疝、结直肠等微创手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三级医院常年与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知名专家建立协作关系,开展冠脉造影、支架植入、起搏器植入等心脏介入手术。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均等化进程不断加快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民。全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4.2万人,建档率92.68%;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5.6万人、糖尿病患者1.89万人,规范管理率均达到65%以上;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115人,发现率5.33‰,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95.75%,服药率94.03%。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7.4万人,规范管理率47%。将32家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全区健康管理体系,围绕慢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重大传染病、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把医防融合贯穿全过程,组建33支964人的健康管理团队,有针对性的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将二三级医院56名技术骨干编入基层家庭医生团队,选取5家基层医疗机构推行了“互联网+”签约,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88个,常住人口签约43.4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96.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积极地参与配合。
妇幼卫生成效显著。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82%,早孕建册率99.3%,孕期免费检查率达95%以上,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访视率保持在90%以上;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10%和5%以下,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建成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床位、人员、设备配置齐全,救治能力显著提升。先后实施了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育龄妇女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35—64岁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避孕药具“易得工程”和免费婚检等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任务均圆满完成。
疾病预防控制成绩斐然。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438/十万以内,全区43所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达到99%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率达100%。全区建立34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保持在95%以上,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力推进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现场调查、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顺利完成。成立了临河区疾病预防控制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成功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和自治区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努力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公共卫生“防护网”愈发紧密。
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传承与创新深度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中医药事业健康的新征程,临河区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弘扬行动,开展中医宣传服务月、中医进校园进家庭、中医药进养老院等活动,大力提升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现有从事中医药相关技术人员796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9.3%,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82人。31所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立了中医“治未病”科,建成民营中医医院8家、中医诊所164个、114所村卫生室可以开展6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基础型“中医馆”,4所达到“示范型”、17所达到“优质型”,普遍能够开展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至少10-25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技术全覆盖。中药饮片配备品种达到300-400种以上,将基层使用的中药饮片全部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和居民医保报销目录,提高报销比例提高10%。基层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次逐年增加,中医药收入占比达到30%-60%。0-36个月和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中医药健康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了40%和50%以上。投资200万元建成中医药专业人才实践基地,抽调18名本地知名中医轮流坐诊带教,年接诊患者近万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逐步普及,“一根针、一把草”,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稳步实施普惠医养服务 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面对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新形势,我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医养服务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设施和网络,打造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推动服务提质扩容。十八大以来,临河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建设新路径,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备案管理,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范围;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促进村(社区)的医养结合,推进各乡镇卫生院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建立农村敬老院和乡镇卫生院紧密合作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积极引导社区医院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经过15年的不断积累,先后探索推行了“以医带养”、“以养带医”、“合作运营”、“医企联合”、“医养公办”等五种新模式。目前,9个乡镇、11个街道均建设完成了1所养老服务中心,由辖区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民政、卫健、残联、妇联等部门通力配合,依托辖区现有医疗资源,建成了公办、民营医养结合机构13个,为服务对象提供基本医疗、生活照料、老年康复、专业护理、心理慰藉和临终关怀等全方位、个性化、连续性的医养服务,各项医养结合支持政策同步跟进,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政府投资6063万元,建成6000平米公办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将医疗业务全部接入医共体总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为入住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区医养结合创新模式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金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做法入选全国第一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政策红利惠及万千百姓
医疗改革,关乎民生,情系百姓。我区迎难而上,积极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完善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落实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及药品“两票制”购销票据管理,139项检验结果实现全国范围内互认、132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实现全市范围内互认,适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机构药费、检查化验费占比均明显下降,技术劳务性费用占比有所提升,确保了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顺利推进。公立医院网上采购药品比例达95%,公立医院费用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药品零差率销售为群众减轻药费负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最大程度让群众告别“小病拖、大病扛”。紧密型医共体覆盖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并实现“七统一”管理,信息、资源、人才三下沉,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县域内就诊率逐年提升。
新时代、新起点、新作为。临河区将始终不渝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践行为人民保健康的初心和使命,顺应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努力绘就健康临河新画卷。(临河区卫健委)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