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县动态Navigation

中旗

乌拉特中旗:健康扶贫为贫困人口织密健康保障网

发布时间:2020-07-22 17:15:25  来源:乌拉特中旗卫生健康委员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以健康乌拉特中旗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工作目标,从因病致贫、病贫叠加等突出问题入手, 加快推进分类救治和疾病防控,探索形成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施治的健康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贫困群众编牢织密了健康保障网,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精准识别,“3+5”联动确定扶贫对象。在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核查过程中,乌拉特中旗统一健康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加强业务培训,开展集中入户调查,采取“嘎查村医生+嘎查村干部、苏木镇卫生院+苏木镇政府、卫健+扶贫+民政+残联”的“3+5”精准识别方式,对贫困人口中因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疾病,个人承担医疗费用超出家庭负担能力导致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贫困家庭标准的家庭纳入因病致贫户,旗、镇、村三级扶贫部门及医疗机构分级建立因病致贫人口情况、病种、底数和看病就医费用台账,逐级审核后录入乌拉特中旗因病致贫信息系统,为健康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施策,惠民政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乌拉特中旗结合实际,将政策最大限度的向贫困户倾斜。建立贫困人口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健康扶贫“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制度及“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优惠政策,“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清零达标专项行动”,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负担。开通“绿色通道”,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配备流动医疗服务车,增添医疗设备,招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全力推进旗级公立医院规模化、苏木镇卫生院现代化、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面构建半小时医疗服务圈。落实乡村医生各项补助政策,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全旗参与“清零达标”的47所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对无嘎查村卫生室的贫困嘎查村,由流动医疗服务车负责提供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贫困人口优惠政策,贫困群众在旗域内住院,免收住院押金,先诊疗后付费,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服务窗口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贫困群众就医报销。

精准帮扶,“1+1”模式破解如何扶的难题。建立“健康扶贫1+1”工作机制,推进大摸排、大整改、大督战健康扶贫行动,一对一结对帮扶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一是“1+1”结对,签约服务全覆盖。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推行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对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包帮全覆盖。搭建旗镇村医共体,落实“旗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镇卫生院”制度,旗级医疗机构每月定期到苏木镇开展执业就诊、示教查房,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贫困人口家门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不但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难,而且极大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二是“1+1”宣传,提前预防少得病。认真落实“四个一”工作任务,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的培训和宣传,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组建健康知识宣讲队面对面宣教,家庭签约医生入户开展随访宣教、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主题日宣传,开展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和实用工具等多种方式,将健康知识、预防保健措施宣传到户,坚持做到一家一张明白纸、一家一个明白人、一家一份实用工具、一人一份健康教育处方,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率。

精准施治,“3个1”机制明确帮扶主体。实施“三个一批”分类救治行动计划。大病集中救治一个不漏。按照“四定两加强”原则(即确定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付费标准、确定报销比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对30个病种的69名患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集中救治,建立救治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救治率达100%;加强慢病签约服务管理。苏木镇卫生院医生、嘎查村卫生室村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处方”的原则开展签约服务,并将旗人民医院的医生吸纳到签约服务团队中,为贫困人口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蒙医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针对慢性病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和用药计划,提供个性化管理服务,费用报销一站式结算;开展重病兜底保障。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机制。落实贫困人口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旗财政统一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交纳参保费,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同时,旗财政设立200万元健康扶贫大病保障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后的贫困患者予以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大病救助率达到100%,切实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乌中旗卫健委常玉红供稿)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