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县动态Navigation
从“胸”险绝境到生命重启:一场跨越16天的重型创伤救治战
2025年9月3日15时,乌拉特前旗宿亥镇三湖五队的田埂上,59岁的苏某正驾驶四轮车穿梭劳作,这份属于农耕者的寻常日常,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侧翻瞬间击碎。剧烈的撞击力穿透车身,狠狠作用在他的胸廓,右侧胸部传来的剧痛如利刃绞割,每一次呼吸、每一次体位变动,都让疼痛加剧,呼吸困难的窒息感更是如潮水般将他包裹,生命信号在这一刻悄然减弱。
救护车上苏某痛苦蜷缩的身影、前额部未及清理的擦伤,都在诉说着创伤的沉重。检查报告上的每一项结果,都像一记重锤: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右侧第1-10肋、左侧2、3、7肋)、创伤性气胸、右侧血气胸(肺压缩约50%)、右侧肩胛骨粉碎性骨折,伴右侧颈部、胸壁皮下气肿与纵隔内积气。生命体征的异常更显危急——血氧饱和度仅70%、血压降至84/52mmHg、呼吸频率加快至25次/分,脏器功能正面临严峻考验。
主管医生蒙鹏第一时间赶到,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判断病情,一边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一边果断制定抢救方案:“立即转入ICU,紧急建立静脉通路、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为慌乱中的现场注入了“定心剂”。在蒙鹏医生的统筹协调下,苏某被迅速推入ICU,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展开。
ICU内,时间被精确到秒。医护团队按照蒙鹏医生制定的方案迅速联动,无菌操作下建立静脉通路,为后续治疗搭建“生命通道”;紧急实施右侧第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当带血的气体与液体顺着引流管排出,受压的肺组织终于得以舒展;5L/分的面罩吸氧持续输送,如同为缺氧的机体注入“活力源泉”。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值、医护人员穿梭的身影、精准无误的操作,共同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生命守护网。
9月5日,随着病情趋于稳定,苏某转入胸/神经外科病区,责任护士徐贝接过了护理的“接力棒”。开启康复新阶段,为了帮助他尽快恢复,徐贝还手把手教他正确的咳嗽、翻身方法,担心他下床活动时摔倒,每次都会耐心搀扶在侧,从活动、饮食指导到睡眠护理,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专业与温情。
时光不负坚守,康复的曙光逐渐明朗。随着第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另一根引流管的顺利拔除,他能自主下床缓慢行走,剧烈的疼痛已基本消散,呼吸变得平稳顺畅,饮食、二便均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正稳步回归正轨,9月19日患者康复出院。“是你们用专业和责任,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苏某与家人每次见到医护人员,都会反复表达感激。这份感谢,既是对医护团队紧急救治、科学诊疗的认可,也是对护理人员日夜守护、细致照料的由衷敬意。
- 附件:
- 上一篇:【蒙医药国际舞台展风采】董萨那巴特尔教授国际服务贸易会义诊获赞誉
-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