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县动态Navigation

临河

【改善护理服务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您的感受我来体验”骨一科开展护患角色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09 09:12:56

为深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就医过程中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我院护理部组织各科室积极开展优质特色护理服务,关注患者心声,主动换位思考,倡导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指导。骨一科护理团队在护理部指导下策划了这次护士与患者角色互换体验活动。通过亲身扮演患者,护士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患者的需求。

护患体验第一项:气垫床的正确使用

护士徐美霞躺在未充饱和气垫床半小时的亲身体验后:作为一名身体灵活且无病痛的年轻人来说,整个身体像睡在一个“坑”里,因整个气垫软、塌,承托力不够,导致浑身使不上劲,翻身也很困难,而且长时间躺着感觉腰不舒服,有些轻微的烦躁。

改进措施:在空病床上提前备好气垫床,选择大小合适的管路接口及运行正常的充气泵进行充气试验,保持管路的畅通,并及时替换出漏气的气囊,确保气垫床可正常运行,每次使用后再次按上述要求进行准备。

铺气垫床时将气垫床自身延长的固定带包裹住床垫并且确保头尾端的床单全部包裹住气垫床及床垫,避免因患者取半卧位时气垫床发生下滑,造成床单位不平整,导致患者的不舒适。

在患者使用气垫床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避免和尖锐物接触,尤其是固定尿袋时避免别针的接触,保证气垫床的正常功能,以确保病人的舒适和健康。

当班护士注意观察气垫的软硬度,如果充气不足,及时检查有无漏气及气泵故障并及时更换。如果充气过于扎实,可适当减小充气压力,保持气垫床软硬适中。

护患体验第二项:留置针怎么留置才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护士贾璐进行体验上肢不同部位留有留置针扶拐下床活动后:在未下地前担心留置针出血、穿针、脱落。在下地时,因手腕部血管内带有留置针,手使劲时手腕部疼痛使不上力,担心影响留置针功能不敢活动,这种情况会极大增加摔倒的风险。在扶拐下地行走时,因受伤后穿鞋不方便会选择穿拖鞋,这大大增加了滑倒的隐患,造成二次受伤。行走一段路程后感到,不仅因受伤行动会变困难,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剧烈疼痛不适以及行走方式的改变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改进措施:第二次体验发现留置针留置在前臂后,扶拐下地活动及日常自理活动时的不适极大减轻,遂在为患者选择输液部位时,准确评估患者的受伤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开关节等活动度大的部位,最大限度避免因扶拐及日常自理行为导致的穿刺部位疼痛、出血等不适及不安全因素。固定时,医用胶贴不宜过多、过紧,冲管时选择合适的冲管液,脉冲式冲管,正确的冲管和夹闭方式可有效减少回血和血栓的形成。若发现患者朋友发生了留置针回血的情况,及时安慰其紧张的情绪,耐心给予妥善的处理。下地活动时,要告知患者朋友穿上合适的鞋会使走路更加平稳,提高患者安全度,避免跌倒的发生。

护患体验第三项:皮下注射有多难?

护士祁婧感受后:刚听到要给我皮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看到注射的针头特别的细、短,感觉并不是很紧张和害怕。当真正的扎进我的肚皮下时,瞬间感觉针刺的疼痛,再到推注药物时,觉得药物刺激后特别的疼,拔针后还有隐隐作痛的感受,现在终于体会到患者每一次打针时的恐惧。长期注射的患者肚皮上处都是淤青,更会加重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了后续注射疼痛的感觉。

改进意见:在注射前应先与患者沟通并告知患者相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做好心理预期,实现与护理人员的配合。进行脐周注射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注射距离,注射角度、深度。注意药液推注速度,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推药慢,拔针快。推药过程中采用轻松的语言沟通方式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注射深度应结合患者的胖瘦程度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每次注射因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范围内短期重复注射。注射完毕后注射部位如有瘀斑,可以帮助患者用生土豆切成薄片敷于瘀斑处或者湿热敷促进淤青消散。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踝泵运动的方法,或帮助患者选择口服合适药物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注射次数缩短注射时间。

通过此次角色互换体验活动,护理人员深刻地认识到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努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临河区人民医院骨一科供稿)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