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县动态Navigation

临河

让全民共享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临河区“十二五”卫生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6-02-24 09:27:05  来源:临河区卫生局


“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紧紧抓住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卫生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十二五”期间,临河区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这一宗旨,努力完善医疗卫生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普惠全民。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2010年的511个增加到2015年底的642个,增长了25.6%;床位由1831张增加到2561张,增长36.5%;卫生技术人员由3344人增加到3751人,增长了12.2%;每千人口拥有病床由2.8张增加到4.5张,执业(助理)医师由1925人增加到2214人,注册护士由940人增加到1016人,中高级技术人员较2010年增长了20%,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较2010年增长了30%。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丰硕

“十二五”期间,投资2.6亿元,完成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2个。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累计为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各类医疗、办公设备990台件,整体服务能力极大提升。开展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两癌筛查、补服叶酸等数十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落实配套资金约4000万元,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全区28所一级医疗机构和176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解决了基层642人的财政编制和待遇问题,176所村卫生室实施了一体化管理,村医待遇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基层卫生队伍得到了稳定。

“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了涵盖新农合报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网络直报、办公自动化、门户网站、村卫生室管理等卫生信息系统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一二级医疗机构全部建成了HIS系统,基本药物管理和诊疗项目收费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人民医院和保健院电子病历、EMR、PACS及LIS系统等卫生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临河区32所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新农合制度持续普惠群众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新农合制度。科学调整补偿方案,全面落实了市级统筹和特殊重大疾病补偿及大病商业保险制度,努力减轻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全面完成了市、区确定的各项任务。2015年,临河区参合人数达到245518人,参合率达到了99.9%,我区各族群众参加新农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十二五”期间,人均筹资标准由2010年的150元,提高到2015年的500元,提高了3.3倍;平均报销比例由2010年的70%提高到2015年的90%,提高了20个百分点;住院实报率由2010年的38.5%,提高到2015年51.6%;封顶线由2010年的50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20万元,提高了4倍。

五年来,我区新农合共筹集资金4.76亿元,受益农民逐年增多。门诊受益患者由2010年的5.4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45.6万人次,增长了8.4倍;五年间,参合农民住院报销达到17万人次,补偿总额4.2亿元;16人报销达到封顶线20万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区以健全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加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为重点,按照12大项45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工作有机结合,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统一管理,统一参与绩效考核。

累计投入资金8818.58万元,全区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71880人,按市卫计委核定人口数计算,建档率达到104.1%;累计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15万人次。规范管理高血压病患者56203人,糖尿病患者14030人,精神病患者669人,血压控制率68.18%,血糖控制率37.62%,精神病人病情稳定率94.5%;规范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39910人,管理率77.7%;“六苗”接种率99.9%以上;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达到95%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率达100%;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90%;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工作稳步推开,0-36个月和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中医药健康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了40%和50%以上,均达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积极地参与配合。

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开展以“三好一满意”和“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服务人性化、环境优美化”进程大大加快。就医环境明显改观,医德医风得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得以提升。通过标准化建设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1所,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登记评审,一级甲等卫生院8所、一级乙等卫生院10所。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实施了二级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逐步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五年间,我区与北京、天津等区外三级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先后派来各科知名专家近30批来我区开展手术、查房示教、学术讲座,10多项新技术得以顺利开展,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进展。临河区30所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了中医科,人民医院和保健院单独设置了中药房,20所民营医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设立中医诊所142个,114所村卫生室可以开展中医药服务。政府办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了中医药技术人员,村卫生室及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技术人员比例达到了30%以上。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现有从事中医药相关技术人员743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68人,占中医技术人员的36%。中医药人才梯队正在逐步形成,医务人员对中医药技术的适用性认知逐年提高、医务人员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热情高涨、中医药技术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逐步普及,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

公共卫生工作全面加强

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区32个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建成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35个,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慢病防治体系逐步建立,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不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两纲”中期任务得到较好完成,各项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自治区平均水平。卫生监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覆盖全区的卫生监督网络基本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卫生应急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卫生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五年,累计引进本科以上学历医学人才120多名,启动实施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累计培养全科医师127名,268名乡村医生参加中专学历教育,53名一线医务人员顺利通过了高级技术职称评审,每年安排10名骨干医师到外地三级医院进修,450名基层医务人员轮流到二级医院进修学习,我区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民医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个人就医支出明显下降,基层就医环境全面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均等化享受,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普惠重点人群,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医改的实惠,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我区卫生工作也得到了国家、自治区和巴市的一致认可,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9项,自治区级荣誉6项,市级荣誉31项,系统10人受到了国家、自治区和巴市的表彰。

 

  

                             临河区卫生局朱平供稿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