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县动态Navigation
乌后旗卫健委:党建领航促改革 “三链协同”驱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一、党建引领治理链:高位谋划强统筹,把稳改革“方向盘”
1.党委牵头构建组织体系
成立由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任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将医共体建设纳入旗委年度重点工作清单,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党委,下辖旗人民医院、蒙医医院及10个基层卫生院,实现党的领导贯穿医共体建设全流程。
2.党建融合破解体制难题
针对部门协同壁垒,建立乌拉特后旗“三医”协同“六方”联动专项改革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旗“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改革工作。
二、党建赋能服务链:资源下沉惠民生,激活健康“细胞体”
1.党员先锋引领技术下沉
旗人民医院总医院抓实“书记项目”,助推护理服务提质增效,组织党员先锋服务队,深入社区、居民家庭,持续开展“情暖娜荷芽爱心助老”志愿服务及护理延伸服务。为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健康评估、慢病管理、康复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及安宁疗护等多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将党的温暖和医院的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上半年开展护理延伸服务23例,老年人入户服务129人次。与巴彦淖尔市医院、内蒙古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联合建成了名医工作室2家;引进医疗团队2组;和呼和镇卫生院,潮格镇卫生院建成了基层名医工作室2家,治疗病种涵盖了内、外、妇、儿等诸多专科领域,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每季度深入社区、卫生院、居民家中开展义诊、健康宣讲,2025年1-5月累计服务群众350余人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远”问题。
旗蒙医医共体总院,在医联体合作方面,上级单位专家积极下派支援。截至目前,已有18人次专家来院出诊,开展5次教学查房、32台带教手术,诊疗人数达415余人次;在基层卫生院帮扶方面,旗蒙医医共体总医院在沿边卫生院创立“名医工作室”,自治区级名蒙医不定期到卫生院开展义诊,并为卫生院配备沙疗床等符合当地病情治疗需求的设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专家医疗服务。在传承工作上,旗蒙医医院不断取得新成果。以“传承蒙医智慧,体验健康生活”为主题,精心设置了文化展示、健康互动、特色市集、健康教育四大区域,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中蒙医药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喜爱上中蒙医药;“乌拉特蒙药资源图鉴”的出版,为进一步完善乌拉特蒙药材保护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研课题和培训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出新,申报的自治区级专利宝日达日苏科研项目已成功立项,还申请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尤其是“驼奶疗法”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方便取药、24小时服务,药品管理更加规范的蒙医药智能药柜上线,更为中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2.党建引领医防融合创新
推行“党支部+家庭医生团队”模式,全旗成立44支家庭医生团队,积极提升电子档案的质量,高效利用市级的质控新系统对卫生院管理的电子档案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多次的质控。积极落实“六个拓展”稳步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丰富签约服务内涵和方式,细化服务内容,截止2024年,一般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6.23%,整合临床、公卫、护理等党员骨干力量,完成全旗5.19万常住人口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推动医共体从“治病”向“防病”转型。
三、党建驱动动力链:机制创新激活力,锻造发展“强引擎”
1.党员干部带头突破改革难点
在人事薪酬改革中,试点“去行政化”管理,对总医院院长、副院长实行年薪制,开展年度绩效考核,将患者满意度、运营效率等指标与年薪挂钩。
针对人才短缺问题,创新“控制数+柔性引才”机制,2025年首批招聘的60名控制数人员中党员占比5%。
四、党建品牌擦亮改革成效:边疆医改树标杆,群众满意“双提升”
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通过“三链协同”模式,2025年1-5月全旗总诊疗量达80310人次,同比增长34.1%,基层诊疗量提升10.69%,二、三级手术量增长27%,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
乌拉特后旗卫健系统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医共体建设的发展优势,通过治理链、服务链、动力链“三链协同”,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党建+医改”融合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守护群众健康筑牢坚实保障。(李士洁)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