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Navigation

卫健新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救治一线的“硬核”力量

发布时间:2023-01-17 11:11:44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从全民防疫抗疫,到现在应治尽治、全力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医院成为直面病毒的正面战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无疑成为第一波被冲击的科室,门诊和病房都在超负荷运转。为此,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医院建立每日远程会诊制度,医院对床位、人力、设备等医疗资源实施应急调配制度,广大医护人员团结一心,带病坚守,尽全力保障每一名患者得到及时有力的救治。


门诊量倍增     

“你属于轻症患者,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早期干预,我给您使用辛温解表、解毒清热、燥湿化浊的中药方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吴向前正在告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居家休息的一些注意事项。现在科室人手严重紧缺,门诊量倍增,其中98%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午都顾不上吃饭还要抽空去其他临床科室会诊,几乎是白+黑连轴转,这些天连续的高强度工作使他疲惫不堪,也出现了很多不适的症状,“现在真是没办法,科里医护人员都在咬牙坚持,我是科主任,我更得顶的上。”

1673924811107893.jpg

1673924812123247.jpg


满负荷运转 

“我们科现有病床全部住满,已经达到住院收治的极限。”护士长全海霞说。“病房每天都有患者出院,又有新患者住进来,下医嘱、写病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还有一系列护理工作……哪一项工作也不能停,不只是我们科,整个医院都是这样,没有哪个科人手够用的,都是带着病在干。”由于科室的特殊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收治的全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诊疗任务重,一刻也不能放松。“科里10个大夫,22个护士,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的体温39℃以上在护理咳嗽的患者,有的强忍着全身疼痛参加会诊抢救,有的带着发不出声音并疼痛的嗓子为患者输液,执行治疗、基础护理等……全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在拼尽全力、超负荷运转,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定不能倒下!”

1673924879271960.jpg

1673924879765492.jpg

1673924879130902.jpg

1673924880363317.jpg

1673924880291282.jpg

每天,此起彼伏的机器声、咳嗽声、报警声响彻在病房内,患者病情的危重、医护人员带病坚守的压力让大家面临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今天,终于艰难的日子里有了一点“甜”,一名85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终于康复出院,从插管上呼吸机到脱机康复,老爷爷一路坚强走过,老人家的康复给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莫大的动力,让他们有勇气应对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舍小家为大家

“患者信任我们,我们就应该对他们负责。”尚未阳康的王艳婷医生已连续在岗工作了一个多星期,就连家里的孩子感染了,高烧不退,她也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家人照顾,她却在医院照顾着病重的患者……但这些困难与痛苦并没有击垮他们,反而是每一位危重患者的情况全在他们心中,哪一位患者该复查CT了,抗生素使用几天了,哪一台呼吸机该倾倒冷凝水了,几床患者多种液体的输液顺序是什么,哪个患者在本班次的尿量少了……这些情况他们熟记于心。咬咬牙,挺着,为患者驻守着,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用实际行动书写“共克时艰”,更在岗位上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1673925014686012.jpg

1673925014108440.jpg

1673925014137116.jpg

1673925015305783.jpg

“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疫情早点结束,我们能恢复到之前的生活,能回家看一眼老人,能陪孩子吃一顿热饭,这也是现在我们为什么在坚持。我们努力的动力和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和之前一样,能够自由自在的呼吸。”这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期望,也是全院所有医护人员共同的心声,更是他(她)们坚守的动力源泉。

  在这艰难的时刻,相信那些在无声战“疫”中汇聚起的爱与力量,最后必能逾越黑暗,重塑希望,迎来胜利曙光!(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 孙志供稿)


  • 附件: